我把澳洲总工会大楼买下来的时候并不知道它还有个“霍克大楼”的别名,当时是看它位置好,价钱又合理,就买了。买下来之后,就把澳中集团总部搬了进去,并且把这幢大楼更名为“澳中大楼”。从英文上看,这次改名也很巧妙。“霍克大楼”的真实名字是“澳中总工会大楼”,写出来是A.C.T.U Building;而“澳中大楼”写成英文是A.C Building。瞧,只是需要把原来的T和U两个字母拿掉就行了。
后来,我的一位在工党党部工作的朋友告诉了我有关这幢大楼的故事。他说这幢大楼是原澳洲总工会大楼,前总理霍克曾经是澳洲总工会主席,而且就在此办公,所以人们习惯上称这幢大楼为“霍克大楼”。他一边告诉我这个故事一边感慨地说,想不到,今天你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成了“霍克大楼”的新主人!
我突然意识到,这幢大楼买对了──“霍克大楼”的新主人!多好的一块招牌啊!
我第一次出手便是一记重拳!我买下霍克大楼的消息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人群炸开一样,震惊了大陆新移民群体,也震惊了老华侨社区,甚至也震惊了澳洲主流社会。
那是1996年的7月,我来澳洲刚刚八年多一点。
澳洲唯一的经济金融报纸《金融综述》立即对此作了详尽的报道。这家报纸以振奋的口吻告诉读者:墨尔本商业楼宇市场在低迷了五年之后开始恢复,澳洲总工会大楼于昨日顺利成交,这象征着墨尔本经济的复苏。据专家推断,墨尔本的商业楼宇将会在三年内持续上涨,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
这家报纸不仅详细介绍了我的背景,还高调宣称:澳洲总工会大楼的易主,是中国大陆新移民进军澳洲地产业的一个漂亮开始,澳洲主流社会应该注意新华人移民的实力了!
个别华人不愿意相信金凯平会在墨尔本市中心买下赫赫有名的“霍克大楼”,可是《金融综述》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的又怎么解释?于是有人说我一直给这家报纸写文章,认识里面的编辑。1997年3月25日,还真有好事者特意去政府有关机构查阅地契,发现房主登记仍然是那个老犹太人,并不是金凯平。这下可有把柄了,到处散布消息,说“金凯平是牛皮大王”。
关于地契的问题,其实是因为当时我的钱还差150万的缺口,跟原房主借了,按黑市贷款给他利息。这又相当于是分期付款,期限两年,所以当时地契上并没换上我的名字。这都是双方协议好了的,而且写进合同,有律师把关,我不怕。两年以后,也就是在1998年,我按期还了那150万,地契就换上了我的名字。(未完待续)
金凯平专栏全集:
欢迎读者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提问或发表评论,或是浏览金凯平凤凰博报:http://blog.ifeng.com/1403232.html及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azdcw
精明买家养成中心
全能顾问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