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400 041 7515

海外经销商:+852 5804 4670

周一至周五:9:00 - 18:00

去新加坡读书 应警惕“赞助费”

邮件分享
打印本页
2016-07-14  来源:居外综合

眼下新加坡小学新生正在注册报到。如果有人说你掏5万元就可以把你家孩子送进新加坡小学读书,你会相信吗?我想5万元换个新加坡小学读书的机会,这对大多数国内的家长来说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吧。但这里我正好要提醒这些家长,想把孩子送到新加坡读书,千万不要相信这种所谓的“赞助费”。

[caption id="attachment_81570" align="aligncenter" width="360"] 去新加坡读书 应警惕“赞助费”[/caption]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一名为留学生提供住宿的新加坡妇女,以“只要捐一万元给校方,孩子就能进小学就读”的谎言,欺骗一对中国籍夫妇,被判罚5000元。根据案情,一对蔡姓夫妇想让儿子到新加坡念小学,2009年初向一新加坡女士询问有关入学的程序,之后该女士通过朋友李某辗转找到一家承办学校活动公司的老板,在多方努力下,蔡某的孩子于2009年8月后顺利入学。但李某在与蔡夫妇打交道的过程中,表示要成功进入学校,他们就得向学校捐一万新元,并承诺新加坡教育部或新加坡学校在接受捐款之后,会开发票给他们。2009年8月,在孩子填了一大堆新加坡小学入学资料后,蔡先生也开了一张一万新元的支票,但始终都没有见到发票的踪影。

因为国内目前的教育现状,致使国内想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而新加坡自然是家长心目中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一是因为新加坡有着特殊的汉语、英语的双语优势,第二新加坡和中国离得不算远,第三新加坡仍然是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和传统,孩子不至于完全成为一个“香蕉人”。记得今年三月我们刚到新加坡,第一次去超市买各种生活必需品时被收银员问道:“你们刚来吧,现在新加坡到处都是你们这样的,带着孩子来读书,你们那不好吗?”当时我被问地一头雾水。在新加坡住了快三个月,通过和学校的接触也渐渐明白了这话语背后的涵义。老实说,现在的新加坡人多半不喜欢国内的孩子来这里读书,抢占他们的教育资源不说,抬高了房价、租金,抬高了车价,抬高了新加坡人日常的生活成本。但有意思的是,在新加坡就有人正好利用国内家长希望送孩子到新加坡读书的这种急切心理,偏偏用“赞助费”的说法来引诱家长上钩。

“赞助费”这个词,对于国内的家长来说太熟悉了,孩子想到优质资源学校去读书,家长不破费点怎么可能,但如何才能让这个钱掏得有名堂,于是有了“赞助费”这个词,这也不知道谁始作俑者,但大家至少都明白啥叫“赞助费”,说白了就是拿钱给孩子换个读书的机会。

在国内通过“赞助”的形式,就能把孩子送进某所学校,家长自然在所不惜。记得曾经有个企业老总说过他当年想把孩子送进东城区一家名小学,说找秘书去谈给学校赞助20万,但后来还是没有成功。那些想尽办法希望把孩子送到新加坡读书的家长,一听新加坡学校也可以通过“赞助费”获得入学资格,觉得只要能办掏钱就是“小事一桩”。

针对这起案件,新加坡教育部一名发言人表示,新加坡教育部严禁买学额,新加坡所有学校校长都知道,不论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校方都不会以买卖或接受捐款的方式交换学额。该发言人强调:“教育部并没有和招生代理合作,也没有授权招生代理为有意进入本地正规学校就读的外国学生,开办预备班或是提供其他服务。”

新加坡教育部对于外国学生读书有很多的要求和限制,有意的家长可登录新加坡教育部网站浏览有关外国学生入学的网页。

每年6月底新加坡小学开始启动次年新生入学报名注册工作,这里提醒一下,新加坡小学的新学年开学日期是每年的1月2日,我们国内传统的9月新学期开学,其实是新加坡中小学某一学年的第三学期,无论从教学的进度还是孩子的适应能力方面看,这时插班都不可取。

 

 

 

来都来了,关注一下吧!

精明买家养成中心

全能顾问服务区

我要提问
本网注明“来源:居外”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居外)”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注居外官方微信号
06 月
01
11 月
26
12 月
23
06 月
21
01 月
09
05 月
17
06 月
13
04 月
11
04 月
28
环球资讯排行2025年05月
居外名家专栏
房市看点more>>
提交置业要求
让居外帮你找房

居外服务热线 400-041-7515

港澳台及海外客户请致电
+852 5804 4670

周一至周五 9:00 - 18:00

居外微信服务号 居外微信服务号